上周,习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。这是时隔三年再次就这一重大战略专门召开座谈会。
同一时间同频共振,数百公里外的浙江丽水,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,长三角41座城市的市长们相约一起,共谋长三角未来。
今年正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五周年。关键节点上,41座城市商量了些啥?
当天丽水的会议上,一场市长圆桌论坛精彩纷呈,来自上海市青浦区、常州市、湖州市、丽水市、黄山市等5个城市的市长们,作了分享交流。
也许是徜徉秀山丽水的缘故,市长们兴致高昂地谈到了生态环保,谈到了各自的生态减负法。
北靠长江,南濒太湖,常州的减法力度格外大。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澍,报出了一串具体数字:25.8公里沿江范围内,清退搬转企业48家,腾出空间建成了3000多亩的绿地公园;太湖综合治理已经投入了2000多亿元,接下来还有200多个项目共计400多亿元的投资将陆续实施。
而在青浦区,围绕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下,两轮工业园区挥发物整治后,排放物下降40%。“7条生态廊道”“一批口袋公园、乡村公园”“市民人均绿地占有面积10.5平方米”,青浦区副区长张彦也有一本数字账。
“以国家公园创建为引领、山水工程创建为引领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。”丽水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毛建国分享丽水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经验。当下,素有“中国生态第一市”的丽水,“生态颜值”持续在线,百里瓯江穿城而过,数字化生态监测网络全覆盖,一幅“丽水山居图”徐徐展开。
可长三角一体化,各美其美之外,还要美美与共。正如30日座谈会上,就强调,要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。
这一点,湖州市副市长郑新友一下打开了话匣子,分享了湖州在城市交界处做好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。以往,城市交界处往往意味着没人管、无人区。
2021年,湖州率先推出长三角跨省生态联勤警务站,打破省界管辖盲区。“变原来的你退一尺我也退一尺,为我往前推一尺你也向前推一尺。如今,湖州交界处环境和市内其他地方一样好。”郑新友说。
深深共鸣,黄山市副市长王恒来也分享了黄山做法。地处新安江上游,这些年,黄山在辖区内新安江242公里范围内关停并转了330家企业,投入200多亿元在交界处设置了369个生态补偿项目。
同时,黄山在全域967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垃圾收集治理、污水治理,不让垃圾、污水流向新安江。如今,黄山市407个“生态美”超市,居民可用垃圾兑换生活日用品。
涌金君深深感受到,郑新友说的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”,正从湖州人的共识,变成长三角人的共识。
绿色发展,既要绿色,也要发展,更要在发展中守护绿水青山。正如此次上海座谈会上,强调的“四个统筹”中,就提到了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。
大数据、大健康、大商贸3个千亿级产业,青浦产业转型的路径十分清晰。青浦区副区长张彦特别提到了华为地区总部落户青浦,对于当地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。
涌金君了解到,目前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园区内的100余栋建筑目前已经全部封顶,并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等工序。这座总投资超百亿元、占地2400亩的研发中心,是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研发中心,预计将于2024年6月投入使用,将陆续吸引约3.5万名华为研发人才。
同样乐呵的,还有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澍。“常州有两部新能源汽车,一个理想,一个比亚迪,今年1-10月两部车产值突破千亿元。”他说。
2023年初,常州市委、市政府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,常州市委主要负责人曾表示:“今年,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,GDP万亿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。”
涌金君查了查,今年1-10月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1%,高于江苏省平均4.0个百分点,增幅连续7个月位列苏南第一;其中,10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.8%,增速位列全省第一。
常州正紧紧围绕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奔跑。势头如此迅猛,常州戴上“万亿之城”的桂冠,已不是什么悬念了。
布局新赛道,后发地区也不甘落后。举全市之力,丽水在经开区布局半导体产业,用4年时间从无到有,将半导体产业培育成为丽水主导产业。
不同于青浦、常州优越的地理位置、厚实的工业基础,浙江的湖州、丽水和安徽的黄山,同样找到了突围路径。比如,好山好水的丽水和黄山,纷纷瞄准了“水”文章。
一瓶水,是丽水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毛建国分享的丽水“点绿成金”的三个小故事之一。本次会议,每位嘉宾面前都有一瓶“丽水山泉”,水源地在千米海拔的高山地区,也是今年亚运会的国宴用水,是丽水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具体成果。接下来,还将做高端饮料、医用护肤水。
“农夫山泉已经到黄山落地了,有望明年6月投产。”黄山市副市长王恒来透露。
太湖边的湖州,也生长出了新的绿色产业,2020年湖州推出“五谷丰登”计划,郑新友表示,湖州正在谋划实施“七谷丰登”。依托当地秀美的自然环境,湖州吸引了科研院所、国家实验室来湖州投资,高端人口也聚集而来,包括院士、博士和数字游民。借用唐代诗人张志和著名诗句“西塞山前白鹭飞”,郑新友笑说“莫干山下院士飞”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4076
上周,习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。这是时隔三年再次就这一重大战略专门召开座谈会。
同一时间同频共振,数百公里外的浙江丽水,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,长三角41座城市的市长们相约一起,共谋长三角未来。
今年正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五周年。关键节点上,41座城市商量了些啥?
当天丽水的会议上,一场市长圆桌论坛精彩纷呈,来自上海市青浦区、常州市、湖州市、丽水市、黄山市等5个城市的市长们,作了分享交流。
也许是徜徉秀山丽水的缘故,市长们兴致高昂地谈到了生态环保,谈到了各自的生态减负法。
北靠长江,南濒太湖,常州的减法力度格外大。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澍,报出了一串具体数字:25.8公里沿江范围内,清退搬转企业48家,腾出空间建成了3000多亩的绿地公园;太湖综合治理已经投入了2000多亿元,接下来还有200多个项目共计400多亿元的投资将陆续实施。
而在青浦区,围绕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下,两轮工业园区挥发物整治后,排放物下降40%。“7条生态廊道”“一批口袋公园、乡村公园”“市民人均绿地占有面积10.5平方米”,青浦区副区长张彦也有一本数字账。
“以国家公园创建为引领、山水工程创建为引领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。”丽水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毛建国分享丽水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经验。当下,素有“中国生态第一市”的丽水,“生态颜值”持续在线,百里瓯江穿城而过,数字化生态监测网络全覆盖,一幅“丽水山居图”徐徐展开。
可长三角一体化,各美其美之外,还要美美与共。正如30日座谈会上,就强调,要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。
这一点,湖州市副市长郑新友一下打开了话匣子,分享了湖州在城市交界处做好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。以往,城市交界处往往意味着没人管、无人区。
2021年,湖州率先推出长三角跨省生态联勤警务站,打破省界管辖盲区。“变原来的你退一尺我也退一尺,为我往前推一尺你也向前推一尺。如今,湖州交界处环境和市内其他地方一样好。”郑新友说。
深深共鸣,黄山市副市长王恒来也分享了黄山做法。地处新安江上游,这些年,黄山在辖区内新安江242公里范围内关停并转了330家企业,投入200多亿元在交界处设置了369个生态补偿项目。
同时,黄山在全域967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垃圾收集治理、污水治理,不让垃圾、污水流向新安江。如今,黄山市407个“生态美”超市,居民可用垃圾兑换生活日用品。
涌金君深深感受到,郑新友说的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”,正从湖州人的共识,变成长三角人的共识。
绿色发展,既要绿色,也要发展,更要在发展中守护绿水青山。正如此次上海座谈会上,强调的“四个统筹”中,就提到了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。
大数据、大健康、大商贸3个千亿级产业,青浦产业转型的路径十分清晰。青浦区副区长张彦特别提到了华为地区总部落户青浦,对于当地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。
涌金君了解到,目前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园区内的100余栋建筑目前已经全部封顶,并正在进行机电设备安装等工序。这座总投资超百亿元、占地2400亩的研发中心,是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研发中心,预计将于2024年6月投入使用,将陆续吸引约3.5万名华为研发人才。
同样乐呵的,还有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澍。“常州有两部新能源汽车,一个理想,一个比亚迪,今年1-10月两部车产值突破千亿元。”他说。
2023年初,常州市委、市政府召开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,常州市委主要负责人曾表示:“今年,常州将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,GDP万亿绝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。”
涌金君查了查,今年1-10月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1%,高于江苏省平均4.0个百分点,增幅连续7个月位列苏南第一;其中,10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.8%,增速位列全省第一。
常州正紧紧围绕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奔跑。势头如此迅猛,常州戴上“万亿之城”的桂冠,已不是什么悬念了。
布局新赛道,后发地区也不甘落后。举全市之力,丽水在经开区布局半导体产业,用4年时间从无到有,将半导体产业培育成为丽水主导产业。
不同于青浦、常州优越的地理位置、厚实的工业基础,浙江的湖州、丽水和安徽的黄山,同样找到了突围路径。比如,好山好水的丽水和黄山,纷纷瞄准了“水”文章。
一瓶水,是丽水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毛建国分享的丽水“点绿成金”的三个小故事之一。本次会议,每位嘉宾面前都有一瓶“丽水山泉”,水源地在千米海拔的高山地区,也是今年亚运会的国宴用水,是丽水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具体成果。接下来,还将做高端饮料、医用护肤水。
“农夫山泉已经到黄山落地了,有望明年6月投产。”黄山市副市长王恒来透露。
太湖边的湖州,也生长出了新的绿色产业,2020年湖州推出“五谷丰登”计划,郑新友表示,湖州正在谋划实施“七谷丰登”。依托当地秀美的自然环境,湖州吸引了科研院所、国家实验室来湖州投资,高端人口也聚集而来,包括院士、博士和数字游民。借用唐代诗人张志和著名诗句“西塞山前白鹭飞”,郑新友笑说“莫干山下院士飞”。
137773529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