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我国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氢能受重视程度已经远超过往。今年3月,由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年)》,明确了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。抢抓这一风口,2020年12月,青岛发布《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(2020-2030)》,明确提出青岛将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逐步实现“东方氢岛”的总体发展目标。今年,在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中,氢能与储能产业被列为“十大新兴产业”。
一方面是政策利好,另一方面市场尚在“襁褓”之中。据公安部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,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,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.93%。相较于纯电动车已逐步在市场中站下脚跟,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还处于年装车千辆级。在锂电汽车盛行下,氢能汽车仍在寻找“破局”之道。
带着这个问题,记者采访了创立于2020年、总部位于李沧区的海卓动力(青岛)能源科技有限公司。“我认为未来不是一种能源的天下,我相信氢能和锂电等能源将会平衡发展。”公司总经理朱维如是说。
依托核心技术在市场“立住”,是闯市场的前提。海卓科技依托同济大学在燃料电池领域20多年的技术积累,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氢燃料电池系统一级零部件100%国产化、60%自主化。
“公司每年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几乎占到成本的50%。”朱维告诉记者,目前,海卓科技在燃料电池系统设计、仿真、控制、集成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。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部件是电堆,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就在电堆中,而海卓科技已经实现了电堆的自主化,具备从浆料配方到MEA制备工艺、从双极板正向设计到电堆集成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。在电堆关键核心部件膜电极和双极板的开发中,从关键原材料、特征结构与构效关系等维度进行深入研究,通过优化设计与仿真验证,全面提升电堆的发电性能、可靠性和耐久性。
“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,努力实现整个产业降成本。2017年的时候燃料电池的成本是2万元/千瓦,今年是每千瓦5000元以下。希望到2025年把成本降到每千瓦2000元以下。”朱维说。目前,海卓科技已经量产了1个电堆平台和3个燃料电池发动机平台,功率覆盖50-120千瓦,公司已进入上海万象客车、东风、上汽和南京金龙的供应商体系。
近年来,氢燃料电池行业不乏像海卓科技这样重视技术进步的企业,但该行业整体起步要晚于锂电池行业近10年,市场方面锂电池汽车已逐步走向“寻常百姓家”,氢燃料电车虽有技术但想再进入该领域颇有难度。因此,海卓科技定位了几个方向,以期达到“氢能和锂电等能源平衡发展”的愿景。
“城市建设,环保工程车是刚需。”朱维称。以氢能工程车替代燃油工程车成为海卓科技首先瞄准的市场领域。朱维介绍,目前大概有200多台用于城市建设的渣土车搭载了海卓科技的110/120千瓦燃料电池发动机,车辆加氢仅需8-10分钟,加满氢气可续航400公里以上,且全生命周期环保“零排放”。同时,海卓科技计划在今年涉足长途客运和公交车领域,投放50台氢能长途客车和140台氢能公交车。
“打造氢能港口也是我们现在和未来计划的重要方向。”朱维告诉记者,时下,山东港口青岛港正逐步开拓氢能多场景示范应用,推动氢能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,依托港口多样作业设备,氢能源、氢燃料可广泛应用于港口氢能机电装备和港口氢能运载设备,最终完成港口固定式装卸机械设备、流动式装卸运载设备和水平运输车辆的全场景覆盖。海卓科技抓住山东港口青岛港打造氢能港口“齐鲁样板”机会,积极布设港口氢能设施。目前,由海卓科技配套的49吨牵引车正在青岛港运营,港口运营场景具有启停频繁、24小时不间断工作、气候环境恶劣等特点,海卓科技从场景和发动机两个层面,研究环境温湿度、气压及使用工况,对发动机系统进行结构优化、控制策略优化,将氢耗降低20%。
跳出本地,海卓科技也在积极开拓全国市场。在青海海东,海卓科技是国内首个把氢能车送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企业。与青岛丘陵地形所不同,高原地区空气稀薄,对氢燃料电池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海卓科技研发出适应高原地区的氢燃料电池应用技术解决方案,有效保障了高原工况下的车辆性能。按项目规划,公司将在海东投放600台氢能物流车辆。
对于未来发展规划,朱维表示,一方面要继续在产品研发上深耕,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拓展氢燃料电池的应用场景。开拓更广阔市场,让搭载海卓科技氢燃料电池的汽车跑得更远。AG九游会AG九游会
13777352952